工業電腦概念股長期還有戲嗎?🤖工業電腦概念股前陣子蠻夯的欸,畢竟IPC族群也不是吃素的,直接變台股回穩後的新寵兒。 像研揚(6579)早早就卡位機器人市場,出貨據說已經超過40個專案,從人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到自主移動機器人(AMR)都有它的影子。 只是現在又漲多休息啦,台股近期不穩是真的,但大家覺得之後長期還會有戲嗎?
黃仁勳點名的合作企業全收錄,AI 概念股名單都在這了!昨天老黃分享的供應鏈廠商,不僅是輝達的好夥伴,也是近期 AI 概念股題材不能錯過的重點標的,彼得這邊統一彙整名單給大家,大家可以自選試著做一包 AI 概念股投資組合🙌: 半導體與電子元件 TSMC 台積電 (2330) UMC 聯電 (2303) MediaTek 聯發科 (2454) KYEC 京元電 (2449) ASE 日月光投控 (3711) Unimicron 欣興 (3037) 資訊科技與硬體裝置 Acer 宏碁 (2353) ASUS 華碩 (2357) MSI 微星 (2377) COMPAL 仁寶 (2324) Inventec 英業達 (2356) Quanta 廣達 (2382) Wistron 緯創 (3231) PEGATRON 和碩 (4938) Wiwynn 緯穎 (6669) Foxconn 鴻海 (2317) 工業技術與設備 DELTA 台達電 (2308) LITEON 光寶科 (2301) ADLINK 凌華 (6166) AVerMedia 圓剛 (2417) NEXCOM 新漢 (8234) 消費電子與裝置 ASRock 華擎 (3515) AAEON 研揚 (6579) GIGABYTE 技嘉 (2376) Thermaltake 曜越 (3540) Leadtek 麗臺 (2465) Axiomyek 艾訊 (3088) EverFocus 慧友 (5484) Chenbro 勤誠 (8210) InWin 迎廣 (6117) 其他專業設備與服務 MiTAC 神達 (3706) KENMEC 廣運 (6125) EDOM 益登 (3048) GMI 弘憶股 (3312) Coretronic 中光電 (5371) Lanner 立端 (6245) TRI 德律 (3030) SOLOMON 所羅門 (2359) onyx 醫揚 (6569) YUAN 聰泰 (5474)
明揚確定 9 月下市!股票下市會退錢嗎?最近看到明揚(8420)確定要下市了,感覺有點可惜。不過,明安(8938)合併明揚的案子也順利通過,這對兩家公司來說應該都是個新的開始。 來幫大家整理一下重點: 1. 明揚股東變身明安股東:按照公告,明揚的股東可以換發明安的新股,等於把持有的明揚股票換成明安股票。 2. 明揚即將下市:明揚的股票會從交易所下市,也就是說,未來就無法在股市上買賣明揚的股票了。 3. 合併基準日:合併基準日是 9 月 30 日,在這天之前,明揚的股價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波動。 4. 明安的未來發展:明安表示未來會加強複合材料的研發,並擴大越南的生產基地。這對明安的未來營運來說,或許是個新的成長動能。 那我們投資人該怎麼看這件事呢? 1. 換股比例要注意:每股明揚可以換多少股明安,這對換股的股東來說很重要。 2. 明安的營運狀況:合併之後,明安的營運狀況會直接影響到原本的明揚股東。大家可以多關注一下明安的財報和新聞。 3. 下市風險:雖然明揚下市了,但我們還是要留意其他上市公司的下市風險。畢竟,公司經營狀況不好,還是有可能面臨下市的命運。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明揚下市還有合併這件事情?
輝達不玩了?H20斷供,研華(2395)是不是要起飛了?老黃這招夠狠,直接斷供特供版H20晶片,擺明不想讓中國搞AI彎道超車啊!之前不是一堆人看衰研華,說他們被AII-on-Module卡住脖子?現在輝達不賣了,研華自己做的MIC-730AI是不是直接變成中國AI市場的香餑餑? 研華雖然毛利率比較低,但好歹是台灣老牌工業電腦廠,技術和產品線都有一定的基礎。現在H20斷供,中國廠商要嘛乖乖用MIC-730AI,要嘛就只能自己慢慢玩。 短期來看,研華股價應該會有一波炒作空間,畢竟題材夠吸引人。但長期來說,還是要看研華能不能把握機會,真的在中國AI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大家怎麼看?研華會不會因為這次事件起飛?
研華狂砸新加坡擴廠!AIoT題材要噴了嗎?研華這波擴大新加坡辦公室,擺明就是要強攻AIoT市場了吧?東南亞、印度現在是電子產業新戰場,研華卡位動作這麼積極,看來對自家產品線很有信心啊! 除了AIoT題材,研華也跨足了不少熱門領域,像是低軌道衛星、先進封裝、資安等等,根本是把所有當紅炸子雞都沾上邊了。這種中小型績優股,有沒有機會複製之前飆股的模式,真的讓人好奇。 大家怎麼看研華這次的布局?
生成式AI石化應用???因為中國投資衰退加上AI熱潮 台塑現在調整方向到AI領域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042766「林健男指出,台塑正積極投入創新研發及公司轉型,在AI及量子計算方面,近年來在王總裁的領導下,目前已完成241案,下半年將持續進行187案,預估每年效益11.7億元,台塑運用量子計算,已開發VCM製程用抑制劑,大幅縮短約90%的研發時間。」 看起來指的是把AI用於研發台塑的產品 查理聽過AI用於研究醫藥領域的新藥研發 因為新藥研發太費時(動輒十年) 是值得用AI節省大把的時間成本 聽起來AI用於台塑的產品研發也很合理 但會不會有殺雞用牛刀的感覺? 這樣運用AI划算嗎? 畢竟AI也不便宜… 有沒有懂行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想法?